超500家机构账户:解密个贷不良资产包里都“包”了点什么?
发表日期:2021.12.22
临近年末,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市场再度升温。记者根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 (下称“银登中心”)披露的信息统计,截至12月21日,本月共有5家银行发布了15则关于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的公告,较以往明显提速。
其中,平安银行可谓是主力军,本月已“上线”了9个个贷不良资产包,备受市场关注。除了平安银行外,中信银行、兴业银行、邮储银行等也加入了个贷不良批量转让队伍中。
对于这波回温,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,可能是受银行年底处置不良资产需求加大影响,另外也可能是部分银行为了尽快完成试点业务。今年3月,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业务“破冰”,如今历经9个多月的实践,转让试点工作正稳步推进,参与机构进一步扩容。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12月17日,已有534家机构开立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。
月内已上线15个资产包
自今年3月个贷不良批量转让试点实施以来,个贷不良转让交易规模持续增长。临近年末,更是有多家银行集中公布了个贷不良转让的项目,据银登中心披露的信息,目前当月已有5家银行挂出了15个个贷不良资产包。
具体来看,主要涉及平安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兴业银行、邮储银行和广发银行,出售的资产包数量分别为9个、1个、2个、2个和1个。其中,中信银行、广发银行均为首次参与试点业务。
12月13日和12月16日,中信银行南宁分行和广发银行杭州分行分别发布了《关于2021年第1期个人消费类信用不良贷款转让公告》与《关于2021年第1期个人消费及经营类信用不良贷款转让公告》,成为第六和第七家参与批量处置个贷不良资产包的股份行。
根据安排,上述两个资产包将分别于12月27日和12月30日在银登中心平台进行公开竞价,采取线上多轮竞价的方式,起拍价分别为187万元和30万元,占不良贷款本金余额的10%、8.5%。
从资产包的性质来看,中信银行南宁分行资产包为个人消费类信用不良贷款,包内共包括161户的188笔个贷不良,加权逾期天数为1326.75天,标的债权均已诉讼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;广发银行杭州分行个贷不良资产包为个人消费及经营类不良贷款,均为信用贷款,包括38户的207笔个贷不良,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764天,其中11户已诉讼并判决胜诉。
对于年末多家银行参与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,新创建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穆之对记者表示,这可能是银行为了争取在年底前落地试点业务,再加上经过前期的积累,市场交易趋于完善,因此活跃度出现了大幅提升。
平安银行结构化金融管理团队总监唐海澄也称,银行年底往往面临着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考核,因而处置的需求有所加大,尤其是一些资本吃紧的银行。“尽管之前部分银行在交易上有一定顾虑,比如资产的催收由谁来做、征信怎么开展、催收合不合规,但经过了这几个月的观察,参与交易的动力也有增加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在本月“上线”的资产包中,来自平安银行的占据了大头,月内平安银行已上线了9个资产包。而从今年来看,该行已挂拍21个个贷不良资产包,可以说是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市场中的“大户”。
“从试点业务收益角度看,平安银行当之无愧是最大赢家,借着这波高价东风对自己的资产进行了大量的处置。”刘穆之对记者说道。
唐海澄也对记者称,在进行个人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中,该行主要把握一个原则,即主要处置已经核销的资产。“如果将这类资产出让出去,那么就可以直接减少银行在税务上的负担,进而降低对利润的影响,从这一角度来看,行内处置这类资产的意愿是相对比较高的。”
但还要注意的是,相比此前的成交价格,近来个贷不良资产包的价格有一定回落。比如,平安银行2021年第21期个贷不良贷款资产包起拍价为260万元,约是不良贷款本金余额的5%,其他资产包的起拍价也大约在5%和10%之间;而在此前,首批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成交价对应本金折扣率大多落在20%~50%左右。
对于交易价格的下降,一位地方金融资产管理人士相关人士对记者称,主要是受三方面影响,一是参与个贷业务的AMC(资产管理公司)家数减少;二是目前AMC公司主要是做通道业务,但通道费用并不低,基本在1%及以上,而催收机构资金相对有限,这就导致其购买力降低,进而影响了交易价格降低;三是市场上真正“有价值”的资产包并不多。
不过,唐海澄认为,首批转让的不良资产包的成交价并不具有代表性,由于当时个贷不良市场刚“开闸”,属于卖方市场,因此价格稍高了些,而且资产包的销售也存在一定偶然性;但如今,随着参与者增加,市场交易正逐步回归理性。
试点工作稳步推进
拉长时间来看,据统计,自个贷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各参与试点银行累计已在银登中心平台挂拍个贷资产包近50个,涉及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。其中,股份行数量较多,包括平安银行、兴业银行、浦发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广发银行等。
记者注意到,截至12月17日,已有534家机构开立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,较此前有明显增长。其中,有179家国有大行及分支机构、193家股份制银行及分支机构、109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及分支机构、48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。
事实上,对于这一现象,市场也有预期。此前就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称,今年银行针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压力较大,再加上监管对不良的监管趋严,而试点政策可以帮助银行实现个贷不良的“出表”,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,因此将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其中。
这在数据上也有体现。据统计,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.73万亿元,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;与此同时,截止到9月末,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为80.2%,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也全部纳入不良。
而随着一众机构的布局,这一市场有望进一步完善。但需注意的是,目前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仍存多重挑战,其中之一就在于定价困难。
徽商银行风险管理部肖旺表示,这主要是受三方面原因影响。一是由于此前严禁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,个人不良贷款的定价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;二是试点范围主要是信用类个人不良贷款,量大、分散且现金流稳定性差,可预测性不强;三是定价时还应考虑防范国有资产流失、因定价过高导致受让方受让意愿差的问题。
招商平安资产管理总经理陈明近日也表示,目前个人不良贷款单笔金额小、处置起来较为复杂,试点方案也规定了地方AMC收购个人不良贷款后不得对外转让和有暴力催收行为,如何对个人不良贷款进行估值、如何合规高效处置个人不良贷款、如何与外部机构共同合作是未来AMC需要努力探索和创新的。
“因此AMC需要未雨绸缪,尽快搭建内部制度和业务流程,配备相应机构和人才队伍;建立数据模型的能力也是个人不良贷款收购处置的一个核心技术,AMC需要在这方面吸收专业人才,补足能力短板。”陈明称。